2015 Phedo夏令哲學營
  • 課程資訊
    • 課程規劃
    • 師資介紹
  • 報名資訊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Phedo

News 最新消息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Lesson5]

5/29/2015

Comments

 
图片
Boy Holding the Puppy (1928)
“He is looking at nothing; he retains within himself his love and his fear: that is the Look.” (Extracts from Roland Barthes’ Camera Lucida)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第五課:影像與權力:從電影開始看
講師:梁家瑜

電影在台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十分特殊。在國際影展的肯定、國內市場的艱困之外,過去數年來甚至還進一步成為政治人物表現「看見台灣」的舞台。但如果我們把視野從電影擴展到動態影像,那影像充滿我們的生活已經是無可爭議的現實,我們蒐尋、接受、甚至創作影像:我們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影像實踐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對生活周遭無處不在的影像,究竟能夠有什麼樣的思考?

自從電影發明以來,實踐與理論、藝術與政治之間,一直處於相互介入的狀態。時至今日,電影理論已經成為一個眾聲喧嘩的廣闊領域。但事實上,對電影的思考背後,有更深刻的哲學根源。本課程希望由電影閱讀方法開始,和同學一起探索批判地閱讀日常生活中的影像的可能,再進一步討論我們在影像時代中,身為接收者與創作者,與影像之間的權力關係。
課程規劃
師資介紹
線上報名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Lesson4]

5/28/2015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第四課:經驗—人如何認識世界與存在
講師:朱家安

「經驗」(experience)對哲學家來說不是提升等級用的,而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以及許多解決方案的可能基礎。形上學家探究經驗能彰顯世界的真實到什麼地步;倫理學家則好奇經驗是否能構成價值判斷成立的理由。

在這場講座裡,我將介紹康德、巴克萊、艾耶爾、邊沁等哲學家,是如何使用「經驗」這個哲學界的經年老梗。
課  程  表
師資介紹
線上報名
图片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Lesson3]

5/26/2015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第三課:演化倫理學觀點下的人禽之辨
講師:王榮麟

人可以對動物做很多事:買賣、宰殺、穿牠們的毛皮、吃牠們的肉、限制牠們的行動自由、進行實驗…等等,這些都是會令動物感到痛苦的事。

與此相反,人卻「不應該」對其他人做同樣的事。這似乎表示:人,相較於其他動物,具有獨特的道德地位。

然而,動物不是和人一樣會感受到痛苦嗎?牠們不是和人一樣也有利益可言嗎?為什麼只有人才具有獨特的道德地位呢?有什麼理由給予人和動物以差別待遇呢?欺負無抵抗能力的動物會不會有如霸凌弱小一樣,都是道德上的錯呢?

本演講將從演化倫理學的觀點探討人禽之辨是否真的成立,亦即人是否具有獨特的道德能力,因而應該予以差別對待。
图片
西班牙一個動物解放組織 ALA(Alternativa para la Liberación Animal),2004年底,發起活動,希望人們體會一下動物的痛苦。圖片來源:http://kinship.habago.org/archives/2005/05/08/11.49.12/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Lesson2]

5/26/2015

Comments

 
图片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第二課:邏不邏輯,有關係!
講師:邱建碩

思考是人的重要特徵,邏輯是理性的基本特徵;邏輯思考是成為理性的人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會邏輯思考的,不只是人類,機器也被設計為能夠進行邏輯思考。

不過,這兩種邏輯思考有一個根本的差異:人類的邏輯思考是基於人的關懷,雖然它並非是唯一的關懷方式。人關懷自己周遭,因此對周遭發生的一切進行邏輯思考。

人關懷社會,因此對社會所發生的一切進行邏輯思考。希望透過邏輯思考,來理解所發生的一切的合理性之所在,並以此為基礎,採取行動,建立合乎理性與合乎秩序的世界。

本課程將以與高中生切身相關的事物作為邏輯思考的起點,以「能對所處社會所發生的一切進行邏輯思考」為終極目標。
講師介紹
課  程  表
線上報名
Comments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Lesson1]

5/24/2015

Comments

 
图片
《論永久和平》,或譯《永久和平論》,是德意志哲學家康德的一篇著名論文。論文分為兩個部分,闡述了康德關於國際社會如何保持和平的法哲學理論。 維基百科
出版: 1795 年
作者: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2015 夏令哲學營台北場—課程開箱文▲▽ 
第一課:戰爭與和平 —我們如何想像人類的未來? 
講師:吳豐維

古希臘先哲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曾說,人類雖然貴為理性的動物,但是人類若自外於城邦的法律制度,將會墮落得比禽獸還不如。 

究竟,人類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者?是天使,還是惡魔?人類的本性是善良,還是邪惡,是利己,還是利他?我們的未來是無止境的爭戰與相互掠奪,或者,我們可以邁向一個全人類共榮共存的和平狀態?戰爭對於人類文明演進的意義是什麼?和平為什麼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什麼事物可以做為人類「永久和平」(perpetual peace)的保證? 

在這一堂課裡,我們將檢視生物、文化、社會與政治中的人類處境,探討在有限自然資源與吝嗇自利的天性下,人類如何開出利他與共善的果實,並且建構一個確保人類共存的國際秩序。
講師簡介
課程表
線上報名
Comments

[報名相關]即日起提供20個名額給低收入戶學生,半價報名!

5/22/2015

Comments

 
图片
報名去
Comments

    分類訊息

    All
    報名相關
    課程開箱文
    媒體報導

    Archives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